“祸福无门,惟人自召”《太上感应篇》研修班开讲

自北宋年间诞生至今,《太上感应篇》已流转近千年,凭借深远影响赢得 “中华千古第一善书” 的美誉。这部经典围绕 “天道佑善” 展开,既劝诫世人 “诸恶莫作”,远离一切恶行;更鼓励众人 “众善奉行”,在日常中持续积累善举、沉淀 “福德”。

儒家说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,起点正是“修身”,而“修身”说到底就是学会如何堂堂正正地做人。经营企业只是人生修行的第一关,再进一步就是经营家庭、经营健康;再往外,则是对世界善意与责任的广度。层层递进,终点只有一个:经营圆满人生。圣贤的经典引领着走向更高的境界,经营好我们的人生。



院长致辞



尊胜学院院长-孙子明老师

尊胜学院孙院长为中华文化经典课程《太上感应篇》开讲做致辞——他讲道:

为什么要讲这部经典?儒家讲“修身,齐家,治国,平天下”,把“修身”放在最前面。“修身”说到底,就是学“如何做人”。对尊胜学院而言,我们始终以企业为核心,所构建的体系也是一套聚焦企业的经营决策体系。不过从经营的深层维度看,我们“经营”这个概念,远不止一家公司:既要经营企业,也要经营家庭、经营关系、经营健康。我们要超越企业经营的局限,以觉悟为目标,方能成就更高境界的圆满人生。






孙老师课程摘要



“太上曰,祸福无门,惟人自召;善恶之报,如影随形。”这四句话是太上感应篇开宗明义的四句话,“开宗明义”是最核心的精要思想。从“太上”的角度看,没有所谓的祸,也没有所谓的福。《道德经》中说,“祸兮,福之所倚;福兮,祸之所伏。”

人的一生是个自作自受的过程,人生所有的因都是自己种的。但凡一念不正,即是恶,一旦一起念头,就会有感应、有感召,只是来早,还是来迟的问题。所以我们学《了凡立命学》,“开宗明义”四句话,“一切福田,不离方寸,从心而觅,感无不通。”,“一切福田”离不开我们“方寸的心”,如何改变命运?修好我们的心,命就变了,如何趋吉避凶?管好我们的心,就能趋吉避凶。如何保护自己的心?人每天有那么多的念头升起,起起落落,各种邪念杂念,贪心痴念,怎么管好它?这个就叫做功夫。

如果没有接受过这样的教育,没有接受过这样的训练,没有办法管好我们的心,我们讲经营哲学,讲提高心性,磨练心性。心上用功,提高心性,拓展经营,磨练心性,净化灵魂。稻盛和夫先生是怎么做的?静则一念不生,动则万善相随。稻盛和夫先生一起念头全是善的念头,利他文化,念念都是善,“人生的结果”就是我们讲的“成功方程式”,其中的“思维方式”加和减的关系,他念念都在加分,持续不断的加分,他的能量,他的生命当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这就是我们讲的利他,起心动念都是利他,这个结果就不会差。所以有的时候传统文化里面有一句话,了凡先生也讲“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”,自己的心没修好,不要怨别人,来积极的维修,敢为之苦,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,不是去检讨别人,而是修自己。





学员感悟





1



广州铭车电子有限公司

陈彩凤(明谦)师兄


孙老师给讲解了《太上感应篇》的课程内容:从个人修身,经营企业到打造幸福企业,成就觉悟圆满人生。总结一下这堂课的收获有以下几点:

1.老师讲解开篇前四句:“太上曰:祸福无门,惟人自召。善恶之报,如影随形。“ 祸福最终离不开自己那颗心,离不开自己的念头,有念头,就会有感应。一切都离不开自己那颗方寸之心,我们要确保发出去的信号是善的,才能吸引到善的果;善有善感,恶有恶感。磨练心性,就是要通过不断磨练自己的心,做到念念为善,福报自然就会来到。静,则一念不生,动,则万善相随。这是修行的目标,也是成就觉悟圆满人生的前提。

2.“君子不立危墙,不行陌路,不入死地”老师通过这句话教导我们,要敬畏因果,要知善,行善。不要心存侥幸。学习哲学能提升心性,赋予我们一双慧眼。一流的心性才能创造一流的产品。作为经营者,我们要学会做事谨小慎微,考虑事情要周全,更不能存在侥幸或者赌博的心态,仔细思考后再做决策。



2



广州市威绮电子有限公司

万丽(明证)师兄


再次回到课堂,回到学院给自己“充电”,给“心”打扫。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人生价值与人生的幸福。老师说:“唯有觉照力,善念,利他心才有觉悟的人生,只有觉悟的人生才能获得圆满幸福的人生。”经营一家企业只是我们人生一个很小的目标,拥有觉悟的识知和能力人生才能圆满。“ 孙老师这句话点醒了我,企业是我们修练的场域,而我们经营者不能过于把企业经营的好坏来衡量人生价值,真正的价值是否让员工,客户,合作伙伴,社会受益。

    “祸福无门,惟人自召。善恶之报,如影随行“。为善得福,作恶得祸。我们今天召来好的与不好的,那都是我们过去的所言所行所至,都是我们人生的照见。就如秘鲁分公司成立,感恩威绮3位伙伴过去开拓和经营,他们能够笃定和克服一切困难,那也是威绮人过去积的福。同时我们也在反思,为什么我们秘鲁的个别合作伙伴给到他足够的支持,反而抱怨不断?那也是我们过去造就的恶业。然而又有很多当地的合作伙伴对我们产品及品牌的认可,那也是威绮一直坚持品质第一。




3



广州瑞旗货运国际代理有限公司

钟苑君师兄


“祸福无门,惟人自召。善恶之报,如影随形。”我们身边的人和事,无论好坏都是自己感召回来的,与别人无关,不要怨天尤人,用孙老师的话说:“人生是一个自作自受的过程。”所以我们是在造福还是造孽,全看自己的起心动念,如果起心动念皆是善,那么我们感召回来的都是好人好事;如果起心动念是恶,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会越来越糟糕。

反观自己的周围,家人、朋友、同事、工作都是我的福报,当然也遇到了自己过不去的坎,至今不能释怀,当时一位师父和我说:“这是在替你消除更大的孽障,应该感谢,多做善事,积德积福。”当时我还不能理解,为何还要“感谢”,只是听话照做。直到学习《了凡四训》,稻盛和夫先生的哲学,还有现在的《太上感应篇》,我开始能理解了,当我们在遭遇一些不好的事情,是我们感召回来的,是业障现前,在消耗我们的能量,为了不让能量耗尽,我们就要多做善事,补充能量,用《了凡四训》里面的话:“力行善事,广积阴德,何福不可求哉?”感恩师父,感恩这些哲学经典,让我转念。

《太上感应篇》还告诉我们举头三尺有神明。所以我们的一举一动,所作所为都有神明在记录着,所以要有一颗敬畏心,不要有侥幸的心理。



4




广州傲恩仪器仪表有限公司

吴娟(明伊)师兄


太上曰:祸福无门,惟人自召,善恶之报,如影随形。

人的一生都是自作自受的过程,祸福本无门,都是自己感召进来的,跟别人完全无关。如何改变命运,改好自己的心。每天那么多念头,如何管好这些念头,在心上用功。要么不起念,一念起则百善起。如果你的起心动念都是利他,没有私心,灾祸自然不会上身。贪嗔痴慢疑吸引来的都是错的人,所以要确保发出的信号是对的。如何修好自己这颗心,将不好的事情变成好事都在一念之间。修自己的言行,修自己的动机,不断的追问自己动机善否?

又有三台、北斗神君,在人头上,录人罪恶,夺其纪算。又有三尸神,在人身中,每到庚申日,辄上诣天曹,言人罪过。月晦之日,灶神亦然。凡人有过,大则夺纪,小则夺算。其过大小,有数百事,欲求长生者,先须避之。

“祸福自召”为我们提供了清醒的判断标准,所以当我们通常看到的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冲突的时候,我们就会有清醒的认知。当恶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像是一壶水烧开了,就像我们现在看到很多人经营企业把自己经营死了,这就是没有趋吉避凶的智慧。当我们知道这些后,在经营的过程中就知道如何不入死地,不贪图短期利益,从而让企业和家庭能够持续经营。